苏轼行书《到黄州谢表》苏黄米蔡
苏轼行书《到黄州谢表》,来源:姑孰帖卷三。
苏轼被安置在定惠院以后,他必须作的一件重要事情,就是给神宗皇帝写一份报告,叫做“谢上表”,跟《湖州谢上表》一样的例行公事。有了“乌台”的教训,苏轼尝到了那个“上”的厉害,深知这个“表”是决不能例行公事、敷衍搪塞的,必须写得情真意切,让皇帝老倌看了放心,高兴,才行。而且,这“表”是要在朝廷的官报上发表、通报全国,州、县级以上的官员都看得到的。用词不当,叫别人钻了空子,岂不祸事又来!
反复琢磨,从腹稿到草稿,字斟句酌,写出来,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。
臣軾言。去歲十二月二十九日,準敕,責授臣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充黃州團練副使,本州安置,不得僉書公事,臣已於今月一日到本所訖者。狂愚冒犯,固有常刑。仁聖矜憐,特從輕典。赦其必死,許以自新。祗服訓辭,惟知感涕〈(中謝)〉。伏念臣早緣科第,誤忝縉紳。親逢睿哲之興,遂有功名之意。亦嘗召對便殿,考其所學之言;試守三州,觀其所行之實。而臣用意過當,日趨於迷。賦命衰窮,天奪其魄;叛違義理,辜負恩私。茫如醉夢之中,不知言語之出。雖至仁屢赦,而眾議不容。案罪責情,固宜伏斧鑕於兩觀;推恩屈法,猶當禦魑魅於三危。豈謂尚玷散員,更叨善地。投畀麇鼯之野,保全樗櫟之生。臣雖至愚,豈不知幸。此蓋伏遇皇帝陛下,德刑並用,善惡兼容。欲使法行而知恩,是用小懲而大戒。天地能覆載之,而不能容之於度外;父母能生育之,而不能出之於死中。伏惟此恩,何以為報。惟當蔬食沒齒,杜門思愆。深悟積年之非,永為多士之戒。貪戀聖世,不敢殺身;庶幾餘生,未為棄物。若獲盡力鞭箠之下,必將捐軀矢石之間。指天誓心,有死無易。臣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