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墨迹:钱镠钱俶《批牍合卷》书法空间
五代·吴越钱镠钱俶《批牍合卷》纸本,纵29厘米,横101.4厘米。浙江省博物馆藏。
钱镠,临安人,唐末因参加镇压黄巢起义,平兵叛,被唐昭宗授镇海镇东军节度使。唐亡,受梁太祖之封,称吴越国王,公元907-932年在位。
钱俶,钱镠孙,公元947-978年在位,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向北宋政府纳土称臣,国亡。
该卷分为二段,前段系钱镠给崇吴禅院僧嗣匡的牒文,书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(公元922年)十二月,牒文行楷书,字体用笔圆润,柔中有刚。后段系庆禅院僧崇定上奏表文,有钱俶的批字和花押,据考系书法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公元977年)闰七月,表文楷书,结体严密,质朴敦厚。二段书法均得唐代书法精髓,是流传至今的五代墨迹,弥足珍贵。也是自唐以来统治者重视宗教的史料之一。
宝庆禅院上奏表文及钱俶另写判付,在北宋时为米元章所珍藏,由六世侄孙景迪保管,北宋雍熙年中诏索钱俶草书手迹,将此进览,后与钱镠给嗣匡的牒文合装成卷。由于屡遭兵火,钱俶另半手迹遗失,只剩下崇定奏折原本,宋名贤题识和明朝诸名贤续题识相继失去。明洪武元年台州十五世孙钱尚德在战乱后营寨中得此卷,以后,一直在钱氏族人中辗转保存。光绪二十一年,又转质给南乡东村陈得善。至宣统元年,钱氏三十一世孙钱渭昌出资赎回一直保存家中,1959年捐献给国家,现藏浙江省博物馆。